仓库管理的基本概念

一.仓库位置
为了更好的管理库存,需要为仓库创建叫做位置的分支(例如:库存、原料仓、半成品仓等等)。原则是涉及盘点的区域都要创建位置。

二.产品类型

1.库存产品
实物类普通产品,被应用在库存管理的所有方面,例如最小库存规则、自动补货等等。
2.消耗品
被设定为数量总是能够满足需求,也就是对可用数量不做监控。
3.服务类产品
由公司或者个人提供的非实物产品。

三.供应链

1.制造
通过内部制造的产品或者通过内部资源实现的服务
2.买
产品通过采购订单从供应商处购买
3.MTS
按库存生产(Make to Stock),仓库总是试图存储足够的产品以满足客户。如果仓库中的数量不能满足出货,系统会根据最小库存规则自动生成采购订单。
4.MTO
按订单生产(Make to Order),产品只在销售订单确认后根据需求补货,因为会按下单的准确数量进行补货,所以不会更改中间物料。

四.在手/可用数量

1.在手产品
目前仓库中的数量,包含已经被生产订单和销售订单占用的数量。
2.可用产品
是能够满足新的出货需求的产品,这个数量不包含已经被其他订单占用的数量,也不包含采购途中的数量。

3.计量单位
  • 默认情况下,产品的通用计量单位是‘件’,所有的产品都可以用它来表示。
  • 用更精确的计量单位,例如英镑和千克,需要在库存- > 设置中激活“一些可能用于买/卖的不同计量单位(高级)”
  • Odoo支持同一种类的不同计量单位进行转换,例如体积中的升和加仑。

五.初始库存

系统建立初期,或者新建一个产品时如果需要建立产品的初始库存可以这样做:

  • 创建一个库存调整
  • 所有都设置好之后,点击开始盘点
  • 给每个产品设置实时数量确认库存

提示
也可以通过excel或者CSV文件导入期初库存。

名词概念

本文档的设置内容会涉及以下名词,所以列出了对应的概念解释帮助理解:

  1. 仓库:系统上的仓库可以理解为公司现实中的仓库。
  2. 库位:仓库下可以设置对应的库位,比如原料仓,成品仓,对于车间,接收区,质检区可以不设置在仓库下(根据现实中的实际情况理解)。
  3. 作业类型:即对物料进行操作的分类,比如发料,入库,接收这些动作。
  4. 产品类别:即产品分类,一般制造企业的物料大类分为原料,成品,半成品,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细分。
  5. 订货规则:即物料在库位的订货点,举例,原料一般需要设置在原料区备一定的货,可以设置最小1000,最大5000
  6. ,在库存低于1000时,会下采购订单补货至5000,另外还需要设置原料在车间的订货规则,Odoo系统才会触发在车间的领料单。
  7. 路线:即物料流动所经过的库位集合,举例,比如原料从采购入库到生产发料经过的路线是这样的:供应商->采购接收区->质检区->仓库原料区->车间,成品从生产出来到出货经过的路线是这样的:车间->成品仓->拣货区->包装区->出货区->客户。
  8. 推式规则:路线下可以设置推式规则,意思是在系统上进行一步操作之后,系统自动生成接下来几步的单据,比如在采购接收后,物料到达接收区,设置推式规则可以自动生成接下来的质检单,入库单(即自动把物料往下推送,创建接下来的单据),推式规则一般应用于手工开立的单据,生成后续动作单据。

  9. 拉式规则(补货规则):路线下也可以设置拉式规则,意思是在某个库位有补货需求时,系统自动倒推生成上几步的单据,比如在开立MO后,系统根据补货规则,自动生成原料从仓库到车间的领料单(即从库存拉原料到车间,创建MO生成前所需的单据),拉式规则一般应用于自动产生需求时,生成前续动作单据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